作者单位: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 进入专题: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收入分配改革 。
如果说未来危及经济的第一只狼是贫富悬殊问题,那么第二只狼或许就是未来的政府债务。所以,企业主普遍感觉经营压力大,除了经济下行这个短期因素外,人工成本的上升与资本报酬率的下降则是长期因素。
但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看,目前仍处于成长阶段。这说明经济学家作为一种职业,与医生这个职业有点类似,总在挑毛病,把经济体当作病人,一切可能出现的症状都会被提及,这就不免把经济看得比较悲观。再次是货物流动性也非常大,因为有了货币流动性和人口流动性作为支撑,货物流动性就不会少,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全球出口第一大国,内贸也非常发达,物流成本占GDP18%左右,远远超过发达经济体的占比。当然,中国经济和社会结构也存在诸多问题,其中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收入结构扭曲,即贫富悬殊现象,不过,这一差距至少没有再进一步扩大。因此,未来随着城市化率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中国债务率水平的快速提升并远超当年发达经济体相应发展阶段时的负债率或许难以避免。
收入差距的悬殊如果迟迟不能缓解,那么最终影响的就是社会秩序的稳定,从而有诱发经济危机的可能。而在1990年,英国、法国和德国的政府负债率也不过是40%左右,而对应的城市化率水平都在70─80%之间了。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只有深化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从制度上夯实社会稳定的根基。
2012年,应对新形势、新挑战,必须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突出重点,扎实工作,取得改革的新突破。可以说,都是必须用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办法来破解发展难题,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更好地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比如,垄断行业改革,已成为一个久拖不决、亟待突破的方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政府绩效管理、行政问责制度、机关事务管理体制等关系政府自身建设的改革.以及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省直管县改革等。
去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概念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制度.推进社会组织改革发展.八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抓紧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完善工资制度。有人说,改革开放30 年.第一个10年靠人口红利,第二个10年靠国有企业改革红利,第三个10年靠开放,特别是靠加入世贸组织10年的开放红利。比如,垄断行业改革,已成为一个久拖不决、亟待突破的方面。第一.改革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引领性更加凸显。
5月,国务院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比如,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面,成都市扎实推进三个集中、六个一体化、四大基础工程等改革.实现了全方位的制度创新。下一步,我国向中高收入阶段迈进.要靠制度红利,靠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力量。因此,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创新.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七是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第五,改革发展稳定的协调性更加凸显。
因此,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新变化,要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
2012年,应对新形势、新挑战,必须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突出重点,扎实工作,取得改革的新突破。垄断行业改革的进展如何,直接影响着公平市场秩序的建立和整个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特别是实体经济发展的成效,、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都注意到了产业空心化的危害,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都在积极发展实体经济。温家宝总理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谈到今年要做5件难事,包括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制定并出台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全覆盖.按照新标准全面推进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扶贫工作,以及将教育经费占GDP的4%列入预算等。第二,改革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性更加凸显。二是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去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概念。
把深化改革放到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政府绩效管理、行政问责制度、机关事务管理体制等关系政府自身建设的改革.以及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省直管县改革等。
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新要求,推进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健全走出去风险防控体系、完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制度等。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
完善分税制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改革和完善增值税、消费税、房产税、资源税等税收制度,加快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2011年,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科学决策,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九是完善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总的来说.主要的因素还是要素投入类红利。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是我国改革不断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30多年来,我国很多领域的改革.就是由地方和基层首创,在局部地区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然后在全国形成共识的。围绕建设现代金融体系,深化国有控股大型金融机构改革和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积极培育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小型金融机构,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
当前,部分地区在实践探索中发挥先行先试优势,在推动相关改革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亟须加快金融体制、垄断行业等方面的改革,靠打破垄断、放开准人、公平竞争、高效服务,来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动力和活力,激发人们创业、创新、创富的热情。
人们常说,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第三.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的攻坚性更加凸显。
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但从中低收入向中高收入阶段迈进时,则要依靠改革和创新形成的制度红利推动经济转型。
我国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着实体经济贫血造成的产业空心化的风险,主要表现是: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用工荒和成本高的严重生存困境;大量做实体经济的企业从实业平台取得的融资,流向非实体经济领域;大量民间资本游离实体经济,变成炒资产的游资和热钱。六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从今年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这六大任务看,抓改革处于关键地位,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进改革开放,着力解决影响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第四,基层创新实践对全局改革的驱动性更加凸显。
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还存在着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诸多体制机制障碍。根据中央关于2012 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在保持稳的同时.还要在推动进上下工夫。
进入专题: 经济体制改革 。如因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劳动纠纷、社会保障、环境污染、非法集资等引发大量矛盾,群体性事件、个人极端事件、安全生产事故、公共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改革攻坚,坚在何处?坚在那些利益集中和影响重大的领域。此外,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